在時尚界,極度乾燥 一直以其獨特的設計風格和高品質的製作工藝而聞名。今天,我們將一起來進行一次 Superdry 開箱,一窺這個品牌的精彩之處。
打開包裝,我立即被所見所感動。極度乾燥外套 對於包裝的精心設計讓我感受到了品牌的專業和品質。盒子的外觀簡潔大方,搭配品牌標誌,彰顯出其獨特的風格。
打開盒子後,我發現裡面的商品完美呈現在我眼前。無論是服裝還是配件,每一樣都散發著高品質的氛圍。物料觸感柔軟,細節處理精緻,讓人感受到品牌對品質的極致追求。
穿上 Superdry 的服裝,我立即感受到了舒適和合身的特點。無論是外套的剪裁還是T恤的版型,都能夠完美地貼合身形,讓我感受到了品牌對設計的用心。
我細心地觀察了每一件商品的細節,發現了許多值得稱讚之處。例如,拉鏈的順暢度、扣子的牢固度,以及縫線的工藝,都彰顯了品牌對於每一個細節的關注和嚴謹態度。
這次的 Superdry 外套 開箱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這個品牌的獨特魅力和高品質。無論是設計風格還是製作工藝,Superdry 都展現了它在時尚界的卓越地位。我相信這些商品將會成為我日常穿搭的首選,也讓我更加喜愛這個品牌。想要了解更多Superdry系列單品與資訊,點選極度乾燥官網線上購物站,挑選自己喜歡的款式和顏色!
Nike Air Max系列作為全球著名的運動鞋款系列之一,一直以來都深受運動愛好者和時尚追隨者的喜愛。其中,Air Max 90 Essential作為這一系列中的經典之作,在其它Air Max鞋款中獨具特色。本文將對Air Max 90 Essential與其他Air Max系列鞋款的區別進行探討,讓我們一同來了解這些鞋款之間的不同之處。
Nike Air Max Essential 90的設計風格獨樹一幟,它融合了經典和時尚元素,使其在多個年齡層和時代中都能受到歡迎。這款鞋款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大自然和未來科技,其鞋身線條流暢,細節處處精雕細琢,展現出時尚與運動的完美結合。
相比之下,其他Air Max系列的鞋款設計風格也各具特色。例如,Air Max 1以其經典的Air Max氣墊設計和突出的鞋舌廣受歡迎,而Air Max 97則以流線型的波浪紋鞋身和全掌可見的氣墊技術引領時尚潮流。
在Air Max系列中,氣墊技術是一個共同的特點,但不同的鞋款可能採用不同型號或不同配置的氣墊。Air Max 90 Essential搭載的Max Air氣墊位於鞋的後跟處,提供出色的緩震效果,減輕步行和跑步時的衝擊,同時在外觀上也呈現出獨特的設計。
其他Air Max系列的鞋款則可能採用不同位置的氣墊,如Air Max 1的氣墊位於鞋的前掌,而Air Max 97則搭載了前掌和後跟的全掌可見氣墊,呈現出不同的緩震效果和外觀特色。
Air Max 90 Essential在鞋身材質上注重使用高品質的皮革和人造皮革,確保鞋款在長時間使用後依然保持完好。這種材質不僅賦予鞋款經典的外觀,還提供優異的耐用性和支撐性。
其他Air Max系列的鞋款則可能使用不同的材質,如Air Max 1可能選用多種不同的鞋面材質,從經典的皮革到時尚的網眼布料,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綜觀Air Max 90 Essential與其他Air Max系列鞋款的區別,我們可以看到每一款鞋款都有其獨特的設計風格、氣墊技術和材質選擇。這些不同之處使得Air Max系列在運動和時尚領域都能持續保持其矚目地位。不同的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在這些多樣化的Air Max鞋款中找到最合適的一雙,展現個人風采。相信隨著Nike不斷創新和發展,Air Max系列將繼續引領運動鞋款的潮流。
大家應該都有印象,當年受傷時科比穿的是季後賽才經推出的Kobe 8 Elite,他痛苦倒地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那雙本來堪稱頂級的Nike Kobe 8 Elite也瞬間跌到低谷,在無數人心中留下了陰霾。
復出之後除了第一場比賽科比腳踏有著重大紀念意義的Zoom Kobe 籃球鞋 1 Prelude,之後的每場比賽科比穿著的都是普通版的Kobe 鞋子 8 System,為什麽不是那雙堪稱強悍的Kobe 8 Elite呢?
Kobe 球鞋 8代 System的緩震系統總共是有三個版本的。
自從推出System概念後Kobe系列不再名叫Zoom Kobe,我們記憶中這個經典的名字就此消失,而到了Kobe 8代 System更是變本加厲,初始版本完全放棄了Zoom Air也是當時一個爭論的焦點,高昂的售價和看起來並不高大上的鞋墊成了人們詬病的焦點。我記得我對Kobe 8 System有過很長篇的評測:輕量化到極致的籃球鞋以及不怎麽樣的用料;無與倫比的啟動速度和差強人意的包裹力。
之後的兩個版本則是針對性的在這些弱點上進行了強化,第一個版本在中底鞋墊上加入了Nike+接口,加上一層薄薄的Ortholite材料墊層,後掌使用了大體積Zoom Air,前掌沒有任何特殊緩震材料,這個版本第一次出現於Kobe 8 All Star全明星版,是三個版本中重量最大的。
第二個版本則是Kobe 8 Elite上出現的全Zoom Air版本,前後掌各有一塊Zoom Air,提供了良好的緩震。
接下來是三個版本Kobe 8鞋墊的對比,第二和第三個版本更厚,壓縮了腳在鞋內的空間,這才是我們要說明的最重要一點,Nike改進了鞋墊緩震卻忘了相應的改進鞋面,Kobe 8的舒適體驗在之後的兩個版本上蕩然無存,這和科比的傷病應該一點關系都沒有吧。。。
從重量上也能很好的看出,為什麽科比還是最喜歡普通版本
抓地力:
前掌部位和後掌外側為人字紋,其余地方則像犬齒的紋路。抓地力十分優秀,並不會因為灰塵而造成抓地力的表現下降,實戰中也不需要擦拭鞋底,變向,轉身,啟動加速都沒有打滑抓不住的情況發生,真的很棒。
中底:
Kobe 8的中底會因為配色而有所不同,分別有前後Zoom Air,全掌Lunarlon,後跟Zoom Air加前掌Lunarlon。而我這雙是使用樣式式全掌Lunarlon鞋墊,前掌薄的設計帶來很好的反應性,啟動十分流暢但這樣的設計勢必會造成前掌緩震極限不足,而後掌緩震則是中等的水準,上籃和搶籃板用後腳跟落地時會微震小腿,且耐用性真的很差,打了三次球後便明顯感覺緩震極限每況愈下,之後要換一雙鞋墊來代替它,不然打完球對準和小腿可能會酸爆。於Nike Kobe 8蠻多的,Kobe 9的Lunarlon永遠是耐用性還是緩震反饋都贏了Kobe 球鞋 8代大半截。
包裹:
鞋身使用Mesh網布材質,比起硬挺的Flyknit,個人比較喜歡Mesh材質(Kobe 9除外),一是重量輕,二是這種材質很服貼我瘦長的腳型,穿起來十分舒服,Kobe 11 EM就是我最喜歡的球鞋之一,但Kobe 鞋 8代的鞋面支撐性真的不太好(後面會提到),Kobe 籃球鞋 8代給我的鞋面包裹感不是強烈包緊緊的那種,而是舒服服貼的,加上後跟的泡棉和TPU牢牢鎖定我的後跟,使它的鞋子腳一體性極強,加上鞋子重量輕,像極了穿著跑鞋在打球。
支撐:
剛剛提到科比8鞋面支撐真的不太行,變向和側向急停時,前腳掌會有種要爆出鞋子外的感覺,難怪精英版要在前面加Flywire來補強,雖然沒有到要神戶主線的鞋子向來在低筒鞋中都有著出色的腳踩支撐和鎖定,在神戶8上也不例外,而鞋底卻蠻大大片的TPU(不確定是不是碳板)讓鞋子有不錯的抗扭,或許因為它良好的腳踩支撐和鎖定加上不錯的抗扭,讓我在鞋面支撐不足的情況下還不會翻船吧。
耐用性:
Kobe 鞋子 8代的Lunarlon鞋墊耐用性真的爛到不敢恭維,而鞋面因為是偏軟的網布材質,如果摩擦到較粗糙的場地可能會破損,至於鞋底方面,因為紋路刻痕較深,經過大約12小時的磨損並沒有明顯的損耗,不過壽命應該也不長,鞋底耐用性有中上的水準,不過還是不建議到水泥地上破壞殘它。
總結:
小編認為Kobe 8是被大多數人神話了,糟糕的鞋面支撐和極短的鞋墊壽命讓我十分失望,不過其他方面的表現都十分出色,之後如果不是特別懷念想穿它的話,它應該都會這雙Kobe 8糟糕的穿著體驗讓我想入手Elite版本,如果到時候有入手再來分享實戰體驗。
Kobe Bryant與Nike簽約後,個人簽名鞋款已經邁向KOBE 球鞋第9代。由於Kobe在2012-13賽季末阿基里斯腱嚴重撕裂,Kobe 9代設計有別於從4代開始追求的輕量化、低筒設計,超高筒的設計提供Kobe阿基里斯腱與腳踝充足的支撐與保護。在現今中低筒籃球鞋當道的球鞋市場,這種作法無疑是與市場背道而行,所幸Nike還是為了滿足各種喜好的消費者而發售兩種低筒版本的Kobe 鞋 9代,分別是和Kobe 鞋子 8代鞋身相同材質的 Nike Kobe 9 EM(Engineered Mesh)與Kobe 9 Elite Low版本(Flyknit)。以下內容小編將為你提供Kobe 9鞋評,喜歡的朋友不要錯過!
重量(Weight):8/10
經測量US9號右腳單腳重量為361克,雖然Kobe系列的重量表現自從被Adidas Crazy Light系列超越後,就不曾在重量上做文章,但本次Kobe 9 Elite Low雖無重大突破,但重量表現仍然出色。
抓地力(Traction):10/10
外底採用不同於一般球鞋的特殊腳掌紋路且使用橡膠材質偏軟,第一眼給我的感覺十分普通且不耐磨。但當踏上球場後,一切的疑問都會煙消雲散,不論急停、變換方向、轉身,Kobe 9 Elite Low的表現除了完美以外,找不到任何文字去形容。絕對是抓地力最好的球鞋之一。外底設計採用特殊的腳掌紋路,抓地力表現令人驚艷。
避震性(Cushion):9/10
Kobe 9 Elite Low採用與Kobe 8相同的避震設計,全腳掌Lunarlon中底與鞋墊融為一體的設計。Lunarlon中底的特色為兼具避震性、反應性。後腳特別加厚的Lunarlon中底讓我不論是跳投、爭搶籃板或是上籃後,當雙腳落地時皆感到十分安心、舒適。Kobe 9 Elite Low避震性在後衛鞋款屬於前段班,個人認為它的避震性完勝搭配全腳掌Zoom Air或是前、後腳掌Zoom Air的鞋款;緩震效果接近Max Air,但卻沒有那樣的厚重感。
反應性(Responsiveness):10/10
Kobe 9 Elite Low 在中底設計上別具巧思,中底Lunarlon的厚度由後腳至前腳越來越薄,透過這樣的設計,讓整雙鞋在不失避震性的前提下保留了反應性。當切入時,踏出的第一步,就能感受到Kobe 9 Elite Low絕佳的反應性與貼地性,沒有一般Zoom Air切入時腳掌陷進去的感覺,大大提升切入時的腳步流暢度。
包覆性(Fit):9.5/10
採用半內靴式設計,鞋舌為固定式不易左右移動。搭配Dynamic Flywire鞋面緊緊的包覆住雙腳,且當跑動時鞋內無多餘無謂的空間,不會有雙腳在鞋內滑動的情況。與高筒的Kobe IX Elite相比,Kobe 9 Elite Low整體的鞋身包覆性改善許多。筆者建議穿著原尺寸即可,不必像Kobe 9 Elite穿著小半號。並誠心建議各位不要穿太厚的襪子,以至於造成包覆過緊,而有不舒適感。
支撐性(Support):8/10
Kobe 9 Elite Low鞋身使用Flyknit,在增加鞋身強度的同時也不犧牲重量;並在每隻鞋側左右兩邊分別3處碳纖維(共6處),帶給腳部絕佳的支撐,在跑動、變向左右施力時,鞋身依然穩固。Kobe 9 低筒鞋款雖增加了腳踝的靈活性,但在腳踝支撐、保護性方面就比較不足了。由下圖可見,Kobe 9 Elite Low筒身設計正好將腳踝暴露在外,這樣的保護性是筆者比較擔心之處。整體支撐性來說,雖然在腳踝處令人擔心,但瑕不掩瑜,Flyknit與碳纖維的表現實在沒話說。
透氣性(Ventilation):7/10
整雙鞋最令我失望的地方,應該就屬透氣性。因為整雙鞋鞋面使用了Flyknit,所以僅在鞋舌處設置一些網眼透氣孔,對於籃球運動腳部劇烈活動而言,這樣的透氣性十分不足。整體來說,透氣性比起Nike自家的fuse鞋面差了一大截,也輸給同款Kobe 9 EM版本。可以說透氣性與支撐性還是很難達到完美平衡。
總評(Overall):9.5/10
令‧人‧驚‧艷!這是我實戰後的第一個想法。Kobe 9 Elite Low身為每年N牌頂級鞋款之一,整雙鞋集自家各項新科技於大成,全腳掌Lunarlon、Dynamic Flywire、Flyknit,並使用了多處的碳纖維穩定片,在用料方面可說是對得起高貴的價格。除了需要更好避震性的中鋒球員以外,不論你是擔任前鋒、後衛的球員,皆十分適合此鞋。如小AI、Nick Young、DeMar DeRozan等NBA鋒線球員皆穿著Kobe 9 Elite Low。